网站访问量
青砖茶水提物对小鼠急性胃溃疡保护作用研究
熊方;王乐;陈勇;谢琛;胡晓茵;冯露;郑敏;目的 研究青砖茶水提物(QDTE)对无水乙醇诱导小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对照组(50mg/kg硫糖铝,Sucralfate组)、QDTE给药组(2.56g/kg QDTE,QDTE组),Control组和Model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2组按相应药物剂量,1次/d,连续灌胃7d,最后一次给药2h后,除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3组灌胃无水乙醇(10mL/kg)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1h后取材,计算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测定血清中TNF-α、IL-6、COX-2、PGE2含量。HE、PAS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各组小鼠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溃疡指数明显上升,溃疡抑制率为0,血清中TNF-α、IL-6、COX-2、PGE2含量升高(P<0.01),HE染色可见Model组胃黏膜腺体结构破坏严重,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AS染色显示阳性物消失,黏蛋白损伤严重;与Model组相比,QDTE干预后降低了溃疡指数,提高溃疡抑制率,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COX-2、PGE2含量,增加胃黏膜组织EGF的阳性细胞表达(P<0.05)。结论 青砖茶水提物对急性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黏膜再生修复以及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草甘膦经LRH-1/SR-B1通路加重小鼠胆固醇结石的机制
王贝贝;赵雪;徐旭龙;张晓琳;晏彪;目的 探究草甘膦诱导胆固醇结石的加重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C57BL/6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致石性膳食构建胆固醇结石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CON)、草甘膦暴露组(GLY)、胆固醇结石造模组(CS)及造模+草甘膦暴露联合组(CS+GLY),实验周期为6周。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及胆囊结石形成状况;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对肝和胆囊组织HE染色,通过RT-qPCR法对肝脏中参与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分子对接预测草甘膦与胆固醇结石病相关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 CS+GLY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最快,胆囊内可见结石,血清ALT、AST、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与CS组比,P<0.01),血脂异常加剧;病理学结果显示CS+GLY组肝细胞肿大、肝小叶中央静脉管腔增大和胆囊黏膜增厚。RT-qPCR结果表明,CS+GLY组肝组织FXR mRNA表达降低,而LRH-1、SR-B1 mRNA表达升高(与CS组比,P<0.0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草甘膦与FXR、LRH-1及SR-B1均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合能分别为-10.46、-5.10、-9.29kJ/mol。结论 草甘膦可加重胆固醇结石的发生,作用机制或与其可能通过抑制肝脏组织FXR表达、进而干扰LRH-1/SR-B1通路,导致血清脂质代谢异常和肝胆损伤有关。
棕榈酸通过抑制AMPK-Nrf2/HO-1轴诱导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
凌莉;华玉;季慧敏;朱薿;肖钰杰;姜敏生;任展宏;王定淼;目的 探讨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对棕榈酸(PA)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PA处理H9c2细胞24h, CCK-8检测P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MPK、Nrf2、HO-1以及铁死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并采用探针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进一步用AMPK激动剂AICAR或抑制剂Compound C预处理,评估上述指标变化。同时,利用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铁离子、MDA和GSH水平的变化。结果 PA增加细胞LPO含量,降低AMPK、Nrf2、HO-1和铁死亡相关因子SLC7A11、GPX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然而,AMPK激动剂AICAR预处理逆转PA诱导的细胞损伤,提高细胞GSH,降低MDA和铁水平;相反,AMPK抑制剂Compound C则进一步加剧损伤,降低细胞GSH,增加MDA和铁水平(P<0.05)。结论 PA通过下调AMPK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从而诱导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
白桦脂酸通过下调c-Myc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祝巧云;朱波;目的 探讨白桦脂酸(BA)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部分分子机制。方法 在恒温恒湿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将细胞与不同浓度梯度的BA孵育后进行细胞增殖和迁移检测。采用MTT法检测SIHA细胞的光密度值,接着评价同一浓度下BA对SIHA细胞抑制的时间依赖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来评估宫颈癌SIHA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A影响宫颈癌SIHA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情况;Rescue实验检测BA是否通过c-Myc通路介导其抑制作用。结果 BA可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IH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一定剂量范围内,BA可以引起癌基因c-Myc蛋白质表达下调,c-Myc-saRNA可以部分抵消BA的抑制作用。结论 BA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c-Myc蛋白表达有关。
竹节参总皂苷调节自噬减轻PFOS暴露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研究
刘慧敏;皮雪姣;韩元春;董文欢;张一丹;王婷;目的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SPJ)对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神经毒性以及PC12细胞自噬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PC12细胞暴露于100、200、300、400、500μmol/L的PFOS,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5、25、50μg/mL SPJ预保护PC12细胞后,用500μmol/L PFOS和不同浓度SPJ共孵育,MTT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标记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PFOS暴露后,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400和500μmol/L PFOS显著降低PC12细胞活力(P<0.01),500μmol/L PFOS组LC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400和500μmol/L PFOS暴露组p6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不同浓度PFOS组Beclin1、Atg5、Atg1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给予不同浓度的SPJ干预后,与500μmol/L PFOS组比较,50μg/mL SPJ组细胞凋亡数量减少,活性氧水平降低(P<0.01),25和50μg/mL SPJ表现为细胞活力明显增高(P<0.01),LC3和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竹节参总皂苷可通过调节自噬途径减轻PFOS暴露所致PC12细胞损伤。
山药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肝糖元和心肌糖元含量的影响
舒思洁,洪爱蓉,胡宗礼,闵清,明章银目的:观察山药的抗糖尿病作用效力。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连续21天用不同剂量的山药灌胃治疗,比较各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比,剂量在6.00g/Kg·d(-1)以上的山药各组的血糖和血脂含量较低(P<0.001或P<0.05),而肝糖元和心肌糖元含量较高(P<0.001或P<0.01)。②与优降糖组比,剂量在6.00g/Kg·d(-1)以上的山药各组的血糖、血脂和心肌糖元含量较高(P<0.001或P<0.01),而肝糖元含量较低(P<0.01)。结论:山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但效力显著弱于优降糖,且需剂量大。
当归的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芳;<正>当归首载于《本经》,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润肠等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溶解血栓及缓解疼痛等作用。我们就当归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山药对糖尿病小鼠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舒思洁,胡宗礼,洪爱蓉,闵清,明章银目的:观察山药对糖尿病小鼠组织丙二醛( MDA) 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连续21 天用不同剂量山药灌胃治疗,比较各组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脏过氧化脂质的终末代谢产物MDA 含量。结果:①对照组四器官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1 或P< 0 .001) ;②剂量在6 .00g/kg·d- 1 以上山药各治疗组四器官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或P< 0.001) ;③与优降糖组比,除肝脏MDA 较高外(P< 0.001) ,中、大剂量山药组心、胰、肾组织MDA 较低(P< 0 .05 或P< 0 .001) 。结论:山药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组织内过氧化脂质含量,尤其对心组织作用最强,其次为胰、肾和肝组织,而优降糖对胰组织过氧化脂质无明显影响。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黄碧兰,余良主,刘寿仙,王帮华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 30min、1h、2h、4h后处死动物取脑,分别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高满军;赵宝清;莫启贵;张丹丹;茯苓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大品种,药用历史悠久,茯苓多糖和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在治疗糖脂代谢类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存在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茯苓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对糖脂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为茯苓的化学成分、其他药理作用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高满军;赵宝清;莫启贵;张丹丹;茯苓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大品种,药用历史悠久,茯苓多糖和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在治疗糖脂代谢类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存在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茯苓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对糖脂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为茯苓的化学成分、其他药理作用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诱发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黄兴琼;高满军;李炎坤;陈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阐明NAFLD的诱发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NAFLD,为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简述了NAFLD的诱发机制以及中药的治疗研究现状,认为中药的多成分虽然能够多靶点作用于NAFLD,改善NAFLD,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并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王宇静;熊惠娟;吴莎莎;周学文;王小波;铂类药物作为一类经典的抗癌药物,在临床化疗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五年关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以综述其研究现状及进展。新型铂类化合物,如铂(Ⅳ)配体化合物、铂前体药物等有望在下一代抗癌药物中脱颖而出。
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贾静;单士刚;迟恒;丹参酮ⅡA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丹参当中的一种脂溶性成分,属于二萜醌类化合物。本文主要介绍了丹参酮ⅡA在抗炎、抗心脏肥大、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对近几年丹参酮ⅡA在临床实验及治疗中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丹参酮类药物制剂的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周惠惠;王琦;梅兴国;肖若蕾;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经皮给药因其相对于口服和注射途径有诸多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业界的关注,如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持续给药,保护胃肠道免受药物侵害,以及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经皮给药系统基础、经皮吸收促渗方法、经皮吸收体外评价三方面进行综述,为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