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友情链接

帮助视频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237,970
2025年03期
特稿

基于ProTox 3.0探究草甘膦干扰胆汁酸通路加重小鼠肝损伤

晏彪;赵雪;徐旭龙;王贝贝;张晓琳;周显鹏;

目的 基于ProTox 3.0预测草甘膦的肝毒性靶点,并结合动物实验探究草甘膦诱导小鼠肝损伤及干扰胆汁酸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ProTox 3.0预测草甘膦的作用器官及毒性靶点。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草甘膦暴露组,每组14只,42d后收集血清、肝脏,检测血清脂质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酶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沉积;超声影像分析肝实质回声特征;ELISA法检测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性及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OX-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RT-qPCR法检测胆汁酸代谢通路关键基因[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源二聚体伴侣(sh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表达。结果 ProTox 3.0预测草甘膦肝毒性风险为0.93,且与细胞色素P450代谢紊乱高度相关。动物实验表明,草甘膦显著升高TC、TG及LDL-C,降低HDL-C,并诱导酶(ALT、AST、AKP)活性升高。肝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细胞气球样变及脂滴沉积,超声影像提示肝实质回声增强。代谢酶检测显示草甘膦上调HMGR活性,促进胆固醇合成,同时激活炎症因子COX-2和MCP-1。关键基因分析表明,草甘膦显著抑制fxr及cyp7a1表达,同时上调shp与fgf15水平,破坏胆汁酸负反馈调节。结论 草甘膦可能通过fxr/cyp7a1通路干扰胆汁酸代谢,进而引发脂代谢紊乱及炎症诱导肝损伤,为环境污染物肝毒性研究提供新视角。

2025 年 03 期 v.3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30754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AFB478)
[下载次数: 1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药学研究

白桦脂酸抑制呕吐毒素诱导的HepG2细胞铁死亡

宋晨晨;朱克松;王鹏举;付晨禄;王威;刘爱梅;

目的 探讨白桦脂酸(BA)对呕吐毒素(DON)诱导的HepG2细胞毒性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BA或/和DON处理HepG2细胞12h, CCK-8检测DON和B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BODIPY探针检测脂质ROS水平,GSH和MDA试剂盒检测GSH和MDA水平,DCFH-DA探针检测总ROS含量,FerroOrange探针检测游离Fe2+水平,人4-HN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分泌和细胞内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EdU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DON降低GPX4、SLC7A11、GCLC、NQO1和Nrf2的表达水平,促进TFR-1和4-HEN的表达以及MDA和总ROS和脂质ROS的积累,同时促进GSH的消耗以及Fe2+过载,导致铁死亡。然而,BA预处理逆转这些变化,减轻DON诱导的铁死亡,提高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重要的是,BA还能阻止Erastin和RSL3诱导的铁死亡,表明BA通过增加GPX4和SLC7A11的表达水平拮抗铁死亡。结论 BA通过激活GPX4和SLC7A11信号通路,减轻DON诱导的HepG2细胞铁死亡,为BA减轻DON引起的肝毒性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2025 年 03 期 v.39 ; 湖北科技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K202315);湖北科技学院横向项目(2024HX046,2024HX263)
[下载次数: 3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山姜素减轻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

李云志;翟祥洁;陈晓玉;阮英;朱薿;

目的 评估山姜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DSS诱导的UC模型,并以山姜素(100mg/kg)进行干预,评估山姜素对小鼠体重、结肠长度和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ELISA检测炎性水平,并通过生化检测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铁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结果 山姜素可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体重减轻和结肠缩短,显著降低了DA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和结肠炎症组织损伤(P均<0.05)。山姜素还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和Fe2+,上调谷胱甘肽(GSH)水平,调控SLC7A11/GPX4蛋白表达。结论 山姜素可通过调控SLC7A11/GPX4铁死亡通路,减轻DSS诱导的UC,为开发新的抗UC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2025 年 03 期 v.39 ; 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23AFB1120);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B2023165)
[下载次数: 18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芦竹碱抑制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

朱子焕;杨冰茹;郭欣宇;陈颖;夏燕;刘毅飞;周燕红;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解析芦竹碱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体外实验探讨芦竹碱调控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抑制结直肠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芦竹碱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OMIM数据库筛选结直肠癌的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10.3软件及相关插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CCK-8法检测LoVo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LoVo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证明了TERT可能是芦竹碱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CCK8细胞实验表明芦竹碱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P<0.01),并引发细胞内ROS水平增加(P<0.01),下调TERT蛋白表达(P<0.01)。结论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证明了芦竹碱治疗结直肠癌可能是通过TERT来调控,体外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它抑制了LoVo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并增加了细胞中ROS的产生,下调TERT蛋白表达水平。

2025 年 03 期 v.39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310927011);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2024年度卫生健康立项项目(WJ2023M118)
[下载次数: 1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正交试验结合数学模型优选四逆散加减方提取工艺研究

樊明剑;许宗仁;孙婷婷;程云龙;王莹;王海峰;

目的 优选四逆散加减方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提取,以干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均值分析试验因素影响趋势建立统计数学模型,预测27组正交试验结果,将9组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多指标加权评分法优选最佳工艺。结果 优选四逆散加减方口服液最佳工艺为加水量10倍,煎煮时间1h,煎煮次数3次。干膏得率为(17.83±0.17)%,与预测值18.49%相差3.7%,芍药苷含量平均值为(322.0±6.5)mg,与预测值331mg相差2.7%。干膏率、芍药苷和综合值与其相应的预测值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45、0.91和0.3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批验证试验的RSD分别为0.9%和1.9%,表明试验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结论 该优选的工艺可靠、稳定,可用于四逆散加减方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2025 年 03 期 v.39 ;
[下载次数: 23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2 01
2024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06 05 04 03 02 01
202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06 05 04 03 02 01
2019 06 05 04 03 02 01
2018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06 05 04 03 02 01
2015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6 05 04 03 02 01
2012 06 05 04 03 02 01
2011 06 05 04 03 02 01
2010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4 03 02 01
2001 04 03 02 01
2000 04 03 02 01
1999 04 03 02 01
1998 04 03 02 01
1997 04 03 02 01
1996 03 02 01
1995 04 02 01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宫腔粘连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肖珍迪;方彩云;张逸群;龚坤雪;

目的 探讨Foley球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子宫内膜粘连综合征(IU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IUA患者9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宫腔镜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对照组采取雌孕激素人工周期联合Foley球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RP宫腔注射。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的改变、治疗效果、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状态[子宫内膜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左右两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粘连复发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AFS评分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更厚(P<0.05);两组月经量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VFI、FI、VI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VFI、VI较对照组大(P均<0.05);治疗后两组左右两侧子宫动脉PI、RI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采取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的同时,Foley球囊联合PRP宫腔注射可减轻IUA患者的宫腔粘连,调节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提高临床妊娠率。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癌性爆发痛的研究进展

周婷;黄婷;

癌性爆发痛(BTcP)是指在控制良好的背景痛基础发作的短暂性疼痛加重。了解BTcP的特征并进行充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是成功管理BTcP的关键。本文综述了BTcP的定义、特征、评估和治疗方案,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便临床医师充分评估BTcP,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及偏好,慎重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此外,本文还指出应开展更多精准的、不同背景下的阿片类镇痛药剂量、给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以提供更为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适龄身心管理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影响

陈明芳;黄鹏;陈琳霞;

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适龄身心管理联合营养运动指导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12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给予营养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适龄身心管理,两组均持续干预1年。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心理状况、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身高、体重、生长速率和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较高(P均<0.05),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分及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低(P均<0.05)。结论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适龄身心管理联合营养运动指导可有效改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心理状况和行为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年 期 ;
[下载次数: 7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醋酸阿托西班联合盐酸利托君对先兆早产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a的影响

徐洁;陈小芳;蔡含蓉;黄丽琼;

目的 探讨醋酸阿托西班联合盐酸利托君在先兆早产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利托君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醋酸阿托西班治疗。对比两组宫缩抑制有效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缩抑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醋酸阿托西班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能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延长妊娠时间,对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更佳,且孕妇应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年 期 ;
[下载次数: 6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催眠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

吴芳;黄亚军;程文涛;

目的 探讨催眠疗法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及心理疏导),观察组联合催眠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及PSQI各维度评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催眠疗法可有效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症状,优化睡眠结构,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年 期 ;
[下载次数: 19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山药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肝糖元和心肌糖元含量的影响

舒思洁,洪爱蓉,胡宗礼,闵清,明章银

目的:观察山药的抗糖尿病作用效力。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连续21天用不同剂量的山药灌胃治疗,比较各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与对照组比,剂量在6.00g/Kg·d(-1)以上的山药各组的血糖和血脂含量较低(P<0.001或P<0.05),而肝糖元和心肌糖元含量较高(P<0.001或P<0.01)。②与优降糖组比,剂量在6.00g/Kg·d(-1)以上的山药各组的血糖、血脂和心肌糖元含量较高(P<0.001或P<0.01),而肝糖元含量较低(P<0.01)。结论:山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但效力显著弱于优降糖,且需剂量大。

1998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614 ] [被引频次: 132 ] [阅读次数: 5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当归的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芳;

<正>当归首载于《本经》,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润肠等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溶解血栓及缓解疼痛等作用。我们就当归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10 年 06 期 v.24;No.108 ;
[下载次数: 967 ] [被引频次: 124 ] [阅读次数: 6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山药对糖尿病小鼠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舒思洁,胡宗礼,洪爱蓉,闵清,明章银

目的:观察山药对糖尿病小鼠组织丙二醛( MDA) 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连续21 天用不同剂量山药灌胃治疗,比较各组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脏过氧化脂质的终末代谢产物MDA 含量。结果:①对照组四器官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1 或P< 0 .001) ;②剂量在6 .00g/kg·d- 1 以上山药各治疗组四器官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或P< 0.001) ;③与优降糖组比,除肝脏MDA 较高外(P< 0.001) ,中、大剂量山药组心、胰、肾组织MDA 较低(P< 0 .05 或P< 0 .001) 。结论:山药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组织内过氧化脂质含量,尤其对心组织作用最强,其次为胰、肾和肝组织,而优降糖对胰组织过氧化脂质无明显影响。

1999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303 ] [被引频次: 117 ] [阅读次数: 5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黄碧兰,余良主,刘寿仙,王帮华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 30min、1h、2h、4h后处死动物取脑,分别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2005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344 ] [被引频次: 99 ] [阅读次数: 3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大蒜多糖对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实验

郑敏,潘世斌,姜友定,赵骥,李立中

目的观察大蒜多糖A、B、C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测定。方法从大蒜球根中提取有效成分大蒜多糖A、B、C,并测定口服给药LD50及急性毒性限量以观察三者急性毒性;采用CCl4灌胃建立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小鼠口服大蒜多糖A、B、C,均未测出LD50,大蒜多糖A、B、C急性毒性限量试验,安全无毒。大蒜多糖A、B、C治疗使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LT及AST活性显著增高(P<0.01);其中,以大蒜多糖C作用最强,优于大蒜素;B次之,与大蒜素相似;A作用最弱,弱于大蒜素。结论大蒜多糖A、B、C均有护肝作用,以大蒜多糖C作用最佳,安全无毒。

2003 年 02 期 ;
[下载次数: 934 ] [被引频次: 87 ] [阅读次数: 3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诱发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黄兴琼;高满军;李炎坤;陈迷;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阐明NAFLD的诱发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NAFLD,为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简述了NAFLD的诱发机制以及中药的治疗研究现状,认为中药的多成分虽然能够多靶点作用于NAFLD,改善NAFLD,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并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4 年 01 期 v.38 ;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2TNB07); 湖北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K202336)
[下载次数: 2,832 ] [被引频次: 10 ] [阅读次数: 5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茯苓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高满军;赵宝清;莫启贵;张丹丹;

茯苓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大品种,药用历史悠久,茯苓多糖和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在治疗糖脂代谢类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存在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茯苓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对糖脂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为茯苓的化学成分、其他药理作用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023 年 03 期 v.37 ;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2TNB05); 湖北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K202324)
[下载次数: 2,811 ] [被引频次: 77 ] [阅读次数: 20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王宇静;熊惠娟;吴莎莎;周学文;王小波;

铂类药物作为一类经典的抗癌药物,在临床化疗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五年关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以综述其研究现状及进展。新型铂类化合物,如铂(Ⅳ)配体化合物、铂前体药物等有望在下一代抗癌药物中脱颖而出。

2020 年 03 期 v.34;No.165 ; 湖北科技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8-20XB0003);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重点学科专项(2019-20YZ21)
[下载次数: 2,809 ] [被引频次: 22 ] [阅读次数: 7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周惠惠;王琦;梅兴国;肖若蕾;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经皮给药因其相对于口服和注射途径有诸多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业界的关注,如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持续给药,保护胃肠道免受药物侵害,以及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经皮给药系统基础、经皮吸收促渗方法、经皮吸收体外评价三方面进行综述,为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0 年 01 期 v.34;No.163 ;
[下载次数: 2,565 ] [被引频次: 23 ] [阅读次数: 6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芹菜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郭霜;张晚霞;余薇;

<正>芹菜素(apigenin)又称芹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4,5,7-三羟基黄酮,分子式为C15H10O6,相对分子质量270。纯品呈浅黄色或黄色粉末,几乎不溶于水,部分溶于热酒精,溶于稀KOH溶液、二甲基亚砜(DMSO)。芹菜素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天然植物成分,有着其重要的药理学价值。近年来对芹菜素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其新的药理学活性也被逐渐发掘。本文就芹

2016 年 03 期 v.30;No.141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CFB382);; 湖北科技学院科研课题(ZX1305,BK1408)
[下载次数: 2,380 ] [被引频次: 37 ] [阅读次数: 4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微信二维码

OSID注册码

手机注册-微信扫描

(此方法便于后续录音、拍照及材料上传)

公告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